前言:什么是会计?官方教材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1.记录什么?
记录一个单位的每一笔收支的流水账。(单位的经济活动)
2.怎么记录?
用货币记录,RMB、外币都行。(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3.记录流程是什么?(了解)
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产生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填制会计账簿,根据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
01什么是原始凭证?
发票、银行结算凭证、订购单、收发货单据、收款收据、材料出入库单据等。
02什么记账凭证?
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
03什么是会计账簿?
企业会计人员以记账凭证为依据汇总编填制的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账。
4.记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记录的最终结果是财务报表。
资产有多少,负债有多少(资产负债表);收入多少,成本费用多少,赚了多少(利润表);现金收支情况(现金流量表)。
5.记录了有什么用?
可以清楚的看到公司原来有多少、增加了多少、用了多少、还剩多少、下一步怎么用。
其中,下一步怎么用是关键,即供信息使用者决策使用。(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
6.记录了给谁看?
投资你的人(股东),借钱给你的人(债权人),监管你的人(政府机构),社会公众(利益相关者)等。
7.为什么编制财务报表?
企业的经营活动频繁,就像我们每天的各种收支流水,会计人员通过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但是在提供给决策使用者使用时,不可能提供一大堆凭证和账簿,会计人员就需要编制具有汇总性的简单明了的财务报表。
第一章 会计基本理论
小目录: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就是一些约定俗成的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谁需要会计,谁就是会计主体,可能是一个公司、一个子公司、一个分公司、一个项目、一个车间等。
在法律上,法律主体是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
母公司、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属于法律主体,但分公司、项目组、车间等不属于独立民事主体,不是法律主体,但可以独立核算,可以是会计主体。
因此,会计主体不等于法律主体。
一般情况,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公司会一直经营下去,不会停业、破产。如果都停业、破产了,就不存在“下一步怎么用”的问题了。
3.会计分期
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只有分期了才知道一年或半年收入了多少、用了多少、赚了多少。
4.货币计量
用货币来衡量,货币才是公认的标准,需要统一衡量和判断的标准。
你说你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谁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
二、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共8项)
1.关于实质重于形式
多数情况下,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特定情况下,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不一致,以经济实质为依据,不以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
公司商品已经售出,为确保到期收回货款而暂时保留商品的法定所有权,但从法律形式上商品已经交付给客户,客户控制了商品,从经济实质上商品并没有卖出去,所以暂时不计入收入,在满足收人确认的条件时,再确认收入。
2.关于重要性
金额重大的事项,肯定是重要的,有些事项金额很小,但从性质方面考虑是重要的。
例如:
某个公司今年利润是5万元,但少记了一笔管理费用6万元,这笔费用虽然不大,但会导致公司由盈利转为亏损,显然是重要的。
3.关于谨慎性
例如:
卖空调的公司在销售空调时,附带赠送了两年的保修服务,保修服务要产生成本费用,就需要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估确定。
三、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解决的是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归属于哪个期间的问题。
1.权责发生制
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是否收到款项,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本期已经收到款项,也不作为本期收入。
凡是本期已经发生的费用,无论是否支付款项,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本期已经支付款项,也不作为本期费用。
2.收付实现制
以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费用的标准。
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只要在本期实际发生,即作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我国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除部分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如:
公司一月份一次性缴纳了第一季度三个月的水电费共30万元。
又如,公司四月份一次性缴纳了第一季度三个月的水电费共30万元。
四、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分类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共六大类。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会计要素,就是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按照资金的来龙去脉,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分类。
从这里开始,可能会有一大堆陌生名词,不要百度,也不要纠结,能看懂就看,看不懂就继续往后学,混个脸熟就行。每一个名词在后面章节都会专门掰开揉碎来学习,但是应当知道会计的六要素是哪些,大致意思是什么,不难理解。
1.资产
2.负债(与资产对比)
3.所有者权益
对公司而言,所有者就是股东。
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叫实收资本,溢价投入叫资本溢价。
股份公司的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叫股本,溢价投入叫股本溢价。
4.收入
产生收入的日常活动,包括销售货物、原材料等。
言外之意,还有非日常活动,例如中奖、接受捐赠。
5.费用(与收入对比)
产生费用的日常活动,包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产生费用的非日常活动,例如罚款。
什么是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例如:
本季度水电费100万元,如果缴纳了,现金资产减少100万元,如果没有缴纳,欠款(负债)增加100万元。
6.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是原来买的时候花了的钱。
重置成本是现在重新买个一样的需要花的钱。
可变现净值是卖出去拿到的钱减去因为卖出去而产生的所有费用后的剩下的钱。
现值是未来某一天卖出去能拿到的钱按照一定比率折合到现在值的钱。
公允价值是现在的市场价值。
前面说了,会计要素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会计信息进行分类,计量属性就是这些会计要素具有的特性,就像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这就是属性。
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是对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时应该记录多少钱。
例如:(有房有车有媳妇儿)
两年前,你买了一套房子200万(历史成本),现在涨到了300万(公允价值)。
一年前,你买了一辆车子20万(历史成本),现在降价了,买同款车只需要18万(重置成本)。如果你现在当二手车卖,只能卖15万,还要产生1万元费用,最终到手只有15-1=14万(可变现净值)。
你现在在银行存9万(现值),到明年本金和利息加起来才够娶媳妇儿的彩礼10万。
五、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虽然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但是会计科目的六大类和会计六大要素并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如下表。
(二)会计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科目设置一个账户,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科目好比银行卡的户主,银行卡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在账户内体现。
会计账户恒等式: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六、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定是针对某一时间点而言的。
2.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一定是针对某一期间而言的。
期末时,利润全部转入所有者权益,下一期按照新的期间计算收入、费用、利润。
所以就有: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无论发生任何交易或事项、在任何时候,上面等式永远成立。
七、借贷记账法
(一)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借”和“贷”,一个记录增加额,另一方就记录减少额。
具体哪一个记录增加、哪一个记录减少?
通常情况下:
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 “借”方记录增加,“贷”方记录减少。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借”方记录减少,“贷”方记录增加。
看起来特别复杂,尤其是遇到大类中的具体科目时,更容易混淆借贷增减记录方向。
其实特别简单,上述分类是针对会计科目而言的会计核算基础,如果按照会计要素来分类,成本属于费用,则只有资产和费用对应的账户的借方记录增加,贷方记录减少,其他所有的,反之。
另一个角度考虑:
根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变形得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等号左边:“借”方记录增加,“贷”方记录减少
等号右边:相反
只有资产和费用属于借增贷减,其他哪些科目相反记录,不用去记有哪些。具体应用时,只需要判断是否属于资产或者费用,如果是,则借增贷减,否则,反之。
(二)什么是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格式:(以一借一贷为例)
注意: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贷方符号、科目、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
1.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例如:企业从银行取款50000万元,作为日常现金开支。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都属于资产,借增贷减。有借有贷,借贷相等。
2.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实际上,符合会计分录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简单会计分录,最好避免多借多贷。
01一借多贷:
例如:
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100000元,用银行卡支付80000元,用现金支付20000元。
原材料、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都属于资产,借增贷减。有借有贷,借贷相等。
02多借一贷:
例如:
股东以100000元现金和200000元专用设备出资。
银行存款和固定资产都属于资产,借增;实收资本属于所有者权益,贷增。有借有贷,借贷相等。
03多借多贷:
例如:
企业销售货物价款10000元会计核算基础,增值税1300元,购入方以银行转账支付5000元,其余款项暂未支付。
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都属于资产,借增;主营业务收入属于收入,贷增;应交税费属于负债,贷增。有借有贷,借贷相等。
八、财务报告
(一)什么是财务报告?
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目的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作出决策。
(二)财务报表的构成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在CPA学习中,用的最多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感受一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和内容,无需深究: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很简单,先看简化的资产负债表:
这个简化表格左右两边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但最后一行一定是:
资产总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左边是企业拥有的资产,右边是资产的来源,一部分是股东投入的(所有权益),一部分是债权人借给的(负债)。
就像按揭买房。买到的价值100万元的房子是你的资产,首付30万元是你自己出的钱,剩余70万元是向银行借的。
完整的资产负债表:(来源于2020年CPA会计官方教材P448)
2.利润表(来源于2020年CPA会计官方教材P454)
利润表,又叫损益表。这个表对学习会计重要,对学习财管也重要。
表中涉及利润的名词有三个: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从表中可以看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营业利润是基于日常营业活动产生的收支差额,熟悉计算过程,不必纠结每个词是什么意思,后面会学。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是基于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支差额,前面讲过什么是非日常活动。
上述日常活动的产生的差额与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差额加起来就是企业的所有利润(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后,才是企业的净利润。
3.现金流量表
通过前面的利润表,可以看出企业有没有赚钱,但看不出企业有没有现金,因为只要货物卖出去就实现了收入,产生利润,就会体现在利润表里,但货物卖出了前并不一定已经收回来,有可能是赊销。
当期实现了收入和利润,但货款有可能在以后期间才能收回来。同理,如果同期没有实现收入和利润,但当期有可能收到以前期间销售的货款。
也就是说,是否实现收入和利润,与现金流动情况没有必然的关系。
所以,才有现金流量表,用来记录现金流动情况。
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分为三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顾名思义很好理解,一般企业最关心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来源于2020年CPA会计官方教材P457)
第一章到此结束。
需要本文电子版,请私聊我,或通过1元知乎付费咨询,我都可以看见。
如果有建议或意见,欢迎大家告诉我。
会计入门系列分享将在我的知乎专栏“零基础备考CPA—会计入门”中持续更新。
如果对你有帮助,敬请点个赞。
我是 @平锅 ,欢迎关注我,持续更新CPA的学习方法干货。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理臣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理臣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