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体系建设不到位(国有企业审计问题与措施)

摘要:本文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探索国有企业审计在改革背景下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策略,使得国家审计更好的服务于国企改革。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国家审计;应对策略

一、研究背景

从1974年到2019年,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国有国营企业放权让利、股份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更大程度激发国企经营活力的深化国企改革四个阶段,已大体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就现阶段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是目前国企改革的重点。而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如何监督改革执行情况和评估反馈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于国家治理,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国有企业审计目标

当前国有企业审计应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目标。

内审体系建设不到位

三、国有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范围尚未全覆盖

目前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的着力点之一就是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坚持国有资产走到哪里国家审计就跟到哪里,而就目前对国企审计现状来看,国家对国有企业审计主要集中在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虽未控股但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参股企业,在国企混改中,国家审计对那些国有资本尚未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参股企业的关注度不够,这将是导致国有资本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我国国企审计在对象覆盖范围上不够全面;除此之外不同企业的审计频次严重不统一,就拿中国联通来说,2017年联通的混改方案已经,但在审计署官网上最近一期的审计公告是2011年6月中旬公布的对联通2009年的审计公告,而中国华电和中石油等企业的审计公告从2011年到至今就了三次,这说明我国国企审计在时间覆盖范围上不够全面;另外在国企混改中国有资产流失情况依然严重,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跟踪审计工作的不到位,专项审计开展的少,目前国家审计依然侧重事中与事后监督,没有形成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这说明国企审计在内容上覆盖不全面。

(二)审计成果利用率低下

审计局会在审计结束后出具审计决定书,要求被审单位按照审计决定书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整改。但许多的问题单凭企业自身是无法真正得到解决的,而目前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并没有从机制、体制方面,揭露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缺乏对同类型问题的综合分析,不能形成专题报告向政府汇报,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审计报告的综合利用率,审计成果难以转化。

内审体系建设不到位

(三)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深化国有企业阶段提出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将国企分为公益性、自然垄断性和一般竞争性企业,目前国企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侧重于经济性指标建设,对于功能和政策性指标较少涉及。

(四)国有企业混改下潜在隐患多

国有企业通过出售股权、入股民营企业和与非公有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全新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国企混改主要集中在集团下属子公司,混改的范围小、力度弱、集团层面混改的难度大,同时在混改过程中和混改之后的各个环节易出现重大改革风险,如关于国有企业股份的价值高估或贱卖、国外资本入驻带来的隐患、违规操作参与混改的民营企业、以及混改之后民营企业的话语权等等问题,都有待关注。

四、国有企业审计解决措施

内审体系建设不到位

(一)推进国企监督全覆盖

在审计对象覆盖范围上,从法律层面上来讲审计机关应该通过推进修订现有审计法或者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相关权限;除此之外,也可以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相关方面的完善,将审计权限列入所有使用国有资金的企业,明确国家审计机关对全部的国有资本具有审计权限。对于审计频次和专项审计开展数量上的问题,国家可从借助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实现审计信息化、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几个角度下功夫;另外在监事会取消,监事会职能划入审计署的变动下,审计机关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改善审计机制:第一,审计机关可适当放权,将小项目的专项审计划给内审部门,并结合现有审计力量对其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加大对内审部门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第二,要设法保障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使得国企内审部门服务于企业却不受企业所限制,坚持审计机关对内审部门的领导为中心去开展审计工作。第三,要推动国企内审部门的人才建设,健全内审部门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跟踪审计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应深入贯彻落实三重一大政策,完善项目审批体系,重点把控事前和事中监督环节。

(二)畅通国有企业审计成果的利用渠道

以审计调查报告和审计信息的形式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审计建议。对同行业的国有企业进行指标对比分析,从机制体制上分析其根本原因,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整理,为了确保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出台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健全有效,需要向改革方案的设计方和国有企业的监管方提出具有宏观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最终形成案例素材内审体系建设不到位,上交上级审计部门。

(三)国企分类监管改革下明确审计重点

内审体系建设不到位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分层、分类监管要求,一方面要重点关注新组建或改建的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另一方面,根据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思路内审体系建设不到位,可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性企业、自然垄断性企业和一般竞争性企业三类,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定位不同,审计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属性,设定不同的审计重点内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的审计应重点关注投资情况、风险管控情况、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公益性企业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公共事业政策、规划落实情况、企业运营的综合绩效、政府资源运用和资源配置情况和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改革发展情况;自然垄断性企业的审计应重点关注政府管制与企业经营情况与政企不分现象、企业改制情况、工资性收入情况;一般竞争性企业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国企改制的程序履行情况、国有资本退出情况、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和国企改革的效率及其目标的实现情况。

(四)从“四个要求”出发推动混改顺利进行

首先要推动企业治理优化,科学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审计机关可从积极推动董事会制度建设、促进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促进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和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几个方面入手。其次要解决好混改主体的权益问题。审计机关可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产权管理模式、保障社会资本发言权和规范职工持股几个方面入手。再次要突出国有企业主业优势。审计机关要将加快剥离辅业、加快剥离“亏损”、加快剥离“包袱”作为工作重点。最后要保障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审计机关可从健全责任追究机制、重点审查资产评估的程序、利用大数据手段整合资源几个方面入手。

五、结语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企审计存在着审计范围未全覆盖、审计业务类型单一、审计成果利用率低下、审计评价理念陈旧和混合所有制国企风险管控系统存在漏洞的问题,所以本文通过结合改革方案顶层设计定性分析的方式对审计实践问题提出策略性安排的指引,以此维护国家资产安全,推动国企深化改革。

内审体系建设不到位

参考文献

[1]赵晟.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国家审计应对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06.

[2]郑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审计[J].审计月刊,2016.07:16-17.

[3]青岛市审计学会课题组.拓展深化国有企业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15.03:20-26.

[4]丁田.国企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7.05.

作者:王一鑫 薛建君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理臣咨询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理臣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企业税务筹划方案 首次免费咨询

400-835-0088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福建公司:泉州市晋江万达写字楼B座2306

香港公司:香港九龍观塘创业街25号创富中心1907室

厦门公司: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0号新港广场15楼

电话:400-835-0088(企业财税资本问题24小时服务)

邮箱:zx@lichenkj.com

致客户To Customers

希望自己做的事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

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我们做的教育还是咨询还是资 本,都是在帮助别人成功。 -理臣创始人 李亚

了解更多Subscribe

理臣咨询微信二维码

关注理臣官方微信

CopyRight © 理臣咨询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917号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