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以及核算内容与形式所作的规定,以保证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前提包括四个方面,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为会计工作规定了活动的空间范围。明确会计主体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据此可以划清各会计主体的绍济责任、经济权限和经济利益。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又称继续经营,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预计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持续经营为会计工作的正常活动从时间上作出了限定。将持续经营作为会计核算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目的在于解决企业财产估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
(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比较短的期间,分期考核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会计期间一般以年度为标准,因此又称为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按日历年度,也可以按营业年度,我国现行会计制度采用日历年度。会计分期的划分,有利于企业及时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有利于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财务信息,能够及时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会计核算必然选择货币作为核算的计量单位,以货币形式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货币计量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为条件,在此基础上,不同时点的资产价值才具有可比性,不同时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其经营成果,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在现实经济社会中,虽然币值变动时有发生,但货币计量仍然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这些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性规范,亦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1)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2)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能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使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4)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一贯性原则是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
(5)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会计处理应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得以及时利用。
(6)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与会计报表应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
(7)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人与费用的核算,能够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8)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它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计量,要求企业根据一定期间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对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坚持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考核经营成果。
(9)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的计量,应以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为依据,而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物价变动时,除另有规定外,一律不调整其账面价值。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11)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如有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应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在会计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或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尽量规避风险将其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12)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遵循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重要的会计事项(如事关企业经营决策或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予以合并反映。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理臣咨询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理臣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