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过去一年,在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内部经济下行压力续存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积极应对、深耕主业,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经营质量稳中向好。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362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报信息,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5.4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3.38万亿元,优质公司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为展现两市上市公司2018年经营成果,本报特策划一组报道,敬请关注。
展现经济建设主力军风范 沪市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
本报记者 余幼婷
伴随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收官,作为经济建设主力军的沪市公司,呈现出靓丽的经营成果。截至4月30日,沪市1466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2018年年报信息,共实现营业收入33.50万亿元,实现净利润2.80万亿元,整体显示出良好增长势头。
过去一年里,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改革开放力度持续加大,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沪市公司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上市公司年报,扎实经营,以占全国注册企业不到万分之一的数量,实现了全国GDP约三分之一的营收,充分展现了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
优质公司渐成市场主流
2018年,沪市公司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变化,提质增效,经营业绩和经营质量整体表现良好。据上交所统计,沪市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3.50万亿元,同比增长11%,占同期GDP比重约30%;共实现净利润2.80万亿元,同比增长4%。
代表大型龙头企业的上证50、上证180经营增长高于沪市平均水平,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32万亿元和23.66万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2%;分别实现净利润2.01万亿元和2.44万亿元,同比增长8%和7%,发挥了经济排头兵的作用。
纵观过去3年,沪市涌现出越来越多经营质量优良的公司,已成为市场主流群体。数据显示,连续3年扣非后净利润盈利的沪市公司约1100家,占沪市公司总数近八成。这些优质公司2018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占沪市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九成;共实现净利润2.86万亿元,同比增长7%。
这其中,还涌现出一批专注主业、经营规范、稳健增长的优质蓝筹企业,约740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占比高达50%,实现30亿元以上净利润的公司达110余家,既有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国民经济支柱巨头,也有海螺水泥、中国核电等行业翘楚。
在良好业绩的支持下,沪市公司继续保持了历年来重回报、高分红的蓝筹特点,有1108家公司在年报中提出了分红预案,合计拟派现金额达到9100余亿元;平均分红比例约为41%,同比增长约4个百分点。派现公司中,800余家公司的分红比例在30%以上,220余家公司的分红比例超过50%,约480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过30%。
与此同时,沪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力推进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2018年,沪市公司支付的各项税费共计2.63万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1450余万个,合计支付职工薪酬2.8万亿元;有620余家公司披露了精准扶贫信息;有570余家公司建立了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非金融实体经济增速领先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沪市非金融实体经济增速超过金融行业企业,体现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特点。
2018年,沪市实体类公司延续良好态势,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1.15万亿元,同比增长7%。同时,实体类公司的增长质量也明显提升,扣非后净利润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
在去杠杆、降成本等政策的推动下,2018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1.59%,煤炭、钢铁等传统高杠杆行业下降明显,分别为49.71%和54.73%;实体类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费率为8.28%,同比下降1.11%,税费负担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03%,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推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统计显示,2018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约39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其中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10%的公司有60余家,超5%的公司有230余家。
一方面,沪市公司积极吸纳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例如,福耀玻璃通过研发多种功能强大的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升生产线建设的智能化水平,从“大制造”向“强智造”转型升级,为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生产奠定基础上市公司年报,2018年经营业绩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崛起,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集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例如,恒瑞医药长期专注研发创新,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10%至15%,目前已有4个创新药成功上市,成为内地最大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业绩常年保持稳定增长。
上中游行业延续增长态势
从产业链角度看,沪市上中游多个行业延续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下游消费类行业业绩则有所下滑。
上游行业中,石油行业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共实现净利润1175亿元,同比增长58%;剔除因投资损失巨亏的西部矿业后,有色行业实现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5%;煤炭行业实现净利润859亿元,同比增长2%。中游行业中,化工行业实现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钢铁行业实现净利润6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
上中游行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下游行业成本端承压,加之消费需求扩张不及预期、部分行业转型调整等因素,下游行业业绩下滑较快。据统计,医药行业实现净利润311亿元,同比下滑21%;汽车行业实现净利润682亿元,同比下降4%;家电行业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滑2%;批发零售行业实现净利润348亿元,同比下滑23%。
此外,房地产行业取得较大增长,共实现营业收入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16%,增长系前期预售房产预收款在2018年结转确认为收入所致。
在推动各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产业并购愈发体现出积极作用。2018年,沪市全年共进行并购交易1226家次,交易总金额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31%;共有131家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披露重组方案117单,涉及交易金额近4000亿元。
尤为突出的是,以“同行业、上下游”整合为目标的产业并购数量已占全部交易的70%以上,产业逻辑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和共识,并购重组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其中,标的资产属于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方案数量和交易金额占比均超过七成。
部分企业面临结构性制约
尽管沪市公司2018年整体表现良好,但仍有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估值、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制约因素,需引起关注。
具体来看,少数公司存在经营陷入困局、造血功能丧失、治理不够规范等风险与问题。据统计,2018年沪市97家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143家公司出现亏损,占公司总数约10%;30家公司触及退市情形,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家公司将暂停上市,两家将终止上市。
部分民营企业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业绩出现明显两级分化。数据显示,2018年盈利民企共实现净利润3890亿元,同比增长15%,远高于沪市整体水平;另有86家民企出现亏损,其中净亏损30亿元以上的公司有10余家,多数为风险警示类公司。
同时,由于部分市场参与主体仍然热衷于概念炒作,有些公司市场估值大幅偏离其基本面,对市场正常的估值结构造成不良影响;还有部分公司的信息披露过于简略、笼统,决策有效性不足。
对此,上交所方面强调,要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优胜劣汰、防范风险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二是支持优质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三是促进劣质企业出清和市场净化;四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资本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理臣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理臣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