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什么是ipo上市)

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审阅发行人申请文件后,从非财务和财务两个角度撰写审核报告,提交反馈会讨论。反馈会主要讨论初步审核中关注的主要问题,确定需要发行人补充披露、解释说明以及中介机构进一步核查落实的问题。

反馈会按照申请文件受理顺序安排,一般安排在星期三,由综合处组织并负责记录,参会人员有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和处室负责人等。反馈会后将形成书面意见,履行内部程序后反馈给保荐机构。反馈意见发出前不安排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与审核人员沟通(问核程序除外)。

保荐机构收到反馈意见后,组织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按照要求落实并进行回复。综合处收到反馈意见回复材料进行登记后转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按要求对申请文件以及回复材料进行审核。

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收到反馈意见后,在准备回复材料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审核人员进行沟通,如有必要也可与处室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

审核过程中如发生或发现应予披露的事项,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应及时报告发行监管部并补充、修改相关材料。初审工作结束后,将形成初审报告(初稿)提交初审会讨论。

5、IPO 预先披露环节

反馈意见落实完毕、国家发改委意见等相关政府部门意见齐备、财务资料未过有效期的将安排预先披露。具备条件的项目由综合处通知保荐机构报送发审会材料与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发行监管部收到相关材料后安排预先披露,并按受理顺序安排初审会。

6、IPO 初审会环节

初审会由审核人员汇报发行人的基本情况、初步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落实情况。初审会由综合处组织并负责记录,发行监管部部门负责人、审核一处和审核二处负责人、审核人员、综合处以及发审委委员(按小组)参加。初审会一般安排在星期二和星期四。 根据初审会讨论情况,审核人员修改、完善初审报告。初审报告是发行监管部初审工作的总结,履行内部程序后转发审会审核。 初审会讨论决定提交发审会审核的,发行监管部在初审会结束后出具初审报告,并书面告知保荐机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事项以及做好上发审会的准备工作。初审会讨论后认为发行人尚有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重大问题、暂不提交发审会审核的,将再次发出书面反馈意见。

7、IPO 发审会环节

发审委制度是发行审核中的专家决策机制。发审委委员共25人,分三个组,发审委处按工作量安排各组发审委委员参加初审会和发审会,并建立了相应的回避制度、承诺制度。发审委通过召开发审会进行审核工作。发审会以投票方式对首发申请进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每次会议由7名委员参会,独立进行表决,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发审委委员投票表决采用记名投票方式,会前有工作底稿,会上有录音。 发审会由发审委工作处组织,按时间顺序安排,发行人代表、项目签字保荐代表人、发审委委员、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发审委工作处人员参加。

发审会召开5天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会议公告,公布发审会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等。发审会先由委员发表审核意见,发行人聆询时间为45分钟,聆询结束后由委员投票表决。发审会认为发行人有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问题的,将形成书面审核意见,履行内部程序后发给保荐机构。

8、IPO 封卷环节

发行人的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需要进行封卷工作,即将申请文件原件重新归类后存档备查。封卷工作在落实发审委意见后进行。如没有发审委意见需要落实,则在通过发审会审核后即进行封卷。

9、IPO 会后事项环节

会后事项是指发行人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招股说明书刊登前发生的可能影响本次发行及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应予披露的事项。存在会后事项的,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应按规定向综合处提交相关说明。须履行会后事项程序的,综合处接收相关材料后转审核一处、审核二处。审核人员按要求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按照会后事项相关规定需要重新提交发审会审核的需要履行内部工作程序。如申请文件没有封卷,则会后事项与封卷可同时进行。

10、IPO 核准发行环节

封卷并履行内部程序后,将进行核准批文的下发工作。

三、IPO询价机制

在询价机制下,新股发行价格并不事先确定,而在固定价格方式下,主承销商根据估值结果及对投资者需求的预计,直接确定一个发行价格。固定价格方式相对较为简单,但效率较低。过去中国一直采用固定价格发行方式,2004年12月7日证监会推出了新股询价机制,迈出了市场化的关键一步。

发行方式确定以后,进入了正式发行阶段,此时如果有效认购数量超过了拟发行数量,即为超额认购,超额认购倍数越高,说明投资者的需求越为强烈。在超额认购的情况下,主承销商可能会拥有分配股份的权利,即配售权,也可能没有,依照交易所规则而定。通过行使配售权,发行人可以达到理想的股东结构。在中国,主承销商不具备配售股份的权利,必须按照认购比例配售。

当出现超额认购时,主承销商还可以使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又称“绿鞋”)增加发行数量。“超额配售选择权”是指发行人赋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可以在股票上市后的一定期限内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一定比例的股份,在此期间内,如果市价低于发行价,主承销商直接从市场购入这部分股票分配给提出申购的投资者,如果市价高于发行价,则直接由发行人增发。这样可以在股票上市后一定期间内保持股价的相对稳定,同时有利于承销商抵御发行风险,每有分析行情线。

ipo上市

三、IPO 参与角色

公司及其董事:准备及修订盈利和现金流量预测、批准招股书、签署承销协议、路演。

保荐人:安排时间表、协调顾问工作、准备招股书草稿和上市申请、建议股票定价。

申报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准备会计师报告、复核盈利及营运资金预测。

公司律师:安排公司重组、复核相关法律确认书、确定承销协议。

保荐人律师:考虑公司组织结构、审核招股书、编制承销协议。

证券交易所:审核上市申请和招股说明书、举行听证会。

股票过户登记处:拟制股票和还款支票、大量印制股票。

印刷者和翻译者:起草和翻译上市材料、大量印刷上市文件。

四、香港IPO、境外IPO

2010年11月4日,在2010年企业海外IPO出现井喷之后,下半年起,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却频频遭遇破发、停牌。3日,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家们海外IPO的激情仍不会退却,这一时期的冷淡只是暂时现象。但企业海外上市必须做好足的上市前准备、准备好合理的外架构,借助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采用灵活的方式合理运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壮大自身。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IPO融资案例为71起,融资金额140.12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全年总量的47.97%、27.62%。而在8月-10月三个月中,赴美IPO的成功案例只有土豆网一家,中国概念股海外IPO似乎提前入冬。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虽然面临着19号文、安全审查原则等新的挑战和VIE模式的存亡威胁,但在各方的努力下,通过充足的上市前准备和合理的海外架构,不论是运用信托网还是个人身份的转换,未来上市仍将会有通道可走。“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要走出国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壮大自己,中间有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障碍,光靠企业自身是很难完全解决的,需要投资人和专业的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

此外,专家还就企业海外上市前的架构搭建、公司重组、外管报备、上市方式选择以及市前信托的意义、结构、设立要求等利得财富以及为上市而进行个人身份转换(移民)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具体介绍了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要求、流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等。

五、公司是否适合IPO上市

从1991年开始算起的话,中国证券市场搞了27年了,只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说明,上市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分析拟IPO上市企业的行业状况

(1)行业发展空间

国家鼓励的,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的行业适合上市。产能过剩的、污染严重的、造假上市频发的、社会舆论影响差的上市都非常困难。

(2)行业监管状况

有些行业,监管法规、政策不明,业内很多公司普遍从事不是很合规的事项。单独某公司合规运行了,就没有竞争优势了。

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都很难上市。

ipo上市

2、分析拟IPO上市企业的公司状况

(1)竞争优势

公司在行业里面是不是有足够的竞争优势,能够在可预见的将来赚取的利润。能够赚钱,是国内上市的首要条件。

三五千万上市的企业是少数,上市的平均净利润是1亿左右。核心是公司是不是在行业里面有足够的地位。

行业空间足够大的话,前五名、前十名上市都没问题;行业不大话,估计前三名,甚至只有第一名才有机会上市。

(2)规范能力

公司是否有意愿和能力进行规范。为了上市,意愿一般都还是有一些的,主要是能力问题。

①资金能力。很多公司赚的钱,都是靠的不规范来的,少交税、克扣员工五险一金、环保不达标等等。这样的公司,一规范起来就没多少利润了,那就很难上市了。

要保证公司,完全按照IPO上市规范的来的话,还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上市才行。

②人员能力。很多公司处于比较偏远的地区。老板想规范,但是招不到合适的人。

光靠中介机构是不行,公司日常业务运营、内控控制,还是要靠企业内部人员进行。

六、IPO上市大概成本

上市的成本分为这样几个部分:税收成本、规范成本、中介成本、其他成本。

1、IPO上市的税收成本

营改增之后,流转税基本上都要规范缴纳了,单说企业所得税。

按照IPO上市申报期三年,上市等待期两年,共五年进行计算。一般公司这期间至少会产生累计2亿元的利润总额,按照15%和25%的企业所得税率计算分别是3,000万-5,000万。

这块成本是要上市之前就要规范缴纳的,可以对地方留存的40%申请减免或返还。

2、IPO上市的规范成本

(1)五险一金成本。

规范起来的话,一般是员工工资的40%左右。

(2)其他规范成本。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常见的包括资产重组、土地证、房产证、生产手续、环评手续、融资规范等。

这块成本是要上市之前就要规范缴纳的。

规范事项,可以找当地金融办或上市办统一沟通协调。

3、IPO上市的中介成本

一般而言,上市总费用的话,券商2,000万-5,000万,会计师200万-500万,律师150万-300万。

其中券商费用主要是承销费,按照募集资金8%-15%收取;会计师分为基础费用和加期审计费用(加期,每期50万左右)。

另外,需要说明的,中介机构大部分费用都是上市后收取的,上市之前大概需要支付500万左右。(地方补贴一般也有这么多钱)

4、IPO上市的其他成本

其他信息披露、财经公关、庆功礼品等费用,500万左右。

这些费用,大部分都是上市后支付。

七、IPO上市大概时间表 1、IPO上市的总体时间概况

不管是主板还是创业板ipo上市,申报期都是三年,三年都要规范运营、规范纳税,保持稳定性。

申报期第一年税务可以有一定的不规范,但是差异不能太大。

主板要求三年连续盈利,创业板虽然说理论上一年盈利就能报,但是实践中大部分都是2-3年盈利申报的。

大部分中型券商要求,最近一年盈利,创业板3,000万净利润、主板5,000万净利润才会申报。大型券商,要求会更高一些。

按照目前的审核进度和效率,预计2019年上半年可以消化完毕库存,届时达到即报即审,一般IPO项目6个月-1年审核完毕。

2、新三板挂牌的时间

有一定的规范基础,但是必定新三板和IPO的规范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般而言,在满足业绩要求的情况下2017年聘请IPO中介机构的话,2019年可以申报;规范程度足够好的企业,2018年或许可以申报。

这种情况下,2019年下半年-2020年上半年可以上市。

3、非新三板挂牌企业

规范性差一些,现在2016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已经完成,无法修改,一般2016年用不了了。

这样的话,企业一般只能2017-2019年作为申报期,2020年底或2021年上市。

如果2016年,足够规范,可以考虑使用2016-2018年作为申报期,2019年申报,2020年上市。

八、企业IPO上市前准备

上市与否,是好是坏,不取决于上市本身,取决是民营企业本身。正如一把亮剑,放在高手那里可威震江湖,放在普通人手里,还不如菜刀有用。

1、企业IPO上市前准备工作:理清战略

企业无论上市是否,都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让上市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加快企业战略的实施。同时,通过上市,调整,优化现有的战略。战略清晰,企业就会保持主业持续的增长,增加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股价。如果你认为一家企业的战略不明晰,你敢买这家企业的股票吗?上市就像给企业家一辆车,如果企业家清楚地知道他去哪里,我们就敢做他的车,同他一道发展。如果他开起车来找不到路,我们就不要耽误时间了。

2、企业IPO上市前准备工作:建立良好法人治理结构

欧美的经验表明,具有良好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其股价一般会相对提升10-15%.

目前民营企业当中,很多还是家族企业。他们在创业时尚能团结一致,同经风雨。然而,企业一旦做大了,家族的矛盾开始凸现。同时,这种家族氛围让一些优秀的人才也不敢参与进来,或者放手大干。员工普遍认为是给老板一家做事,打工心态浓厚。

有些企业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上,还是没有想清楚。或者说,他们就是不甘心放权。一家要上市的民营企业家问我上市后所有权是否必须和经营权分开,我反问他,如果你自己辛苦工作,每年赚1个亿。如果请一位职业经理人,每年赚2个亿。你则留出大量时间,思考企业战略,整合企业资源,陪伴家人旅游。此时,你愿付多少给这位经理人。

我想,很多企业家此时一定会很慷慨。问题是ipo上市,有些企业家会问,我能找到这样的人吗?

3、企业IPO上市前准备工作:引进人才,共同发财

民营企业的创业者,由于成功的经验让他们也更加自信,独断,无法吸纳别人的意见,甚至并不欢迎别人的建议。有的企业家对外人有明显的不信任感,这种表现让人才迟早离去。

民营企业上市,肯定要招聘大量的人才。然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机制,用高薪招聘人才容易,用高薪留住人才难。如果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或者骨干动荡不安,企业的经营将存在巨大的风险。

有钱的民营企业家,买一部100万的车子,眼睛都不眨。给一个人才100万,他宁愿雇10个庸才。对于企业的未来,是人的价值大,还是一笔钱的价值大,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4、企业IPO上市前准备工作:提升自己

对有些民营企业家来说,没钱没风险,小钱小风险,大钱大风险。民营企业家经营自己的企业数年,十几年,管企业没问题。如果再给他5000万,他就有点手忙脚乱了。如果给他1个亿,实际上是害了他。就好像交给一个武艺一般的将军10万人马。

企业上市了,规模大了。民营企业家的水平和能力应随之相应提高。否则,企业发展将受到限制。

另外,如果自己素质不高,如何吸引人才。自己不变成刘备,诸葛亮是不会来的。

5、企业IPO上市前准备工作:夯实管理基础

你的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有未来三年的规划?是否有产品储备体系?是否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否有规范的管理流程?是否有落地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基于业绩的考核?是否有人力培养机制?是否有严格的决策体系?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积累?是否有岗位说明书?是否有责权利对等的体制?

如果没有,先把上市的事放一放。

6、企业IPO上市前准备工作:加强风险管理

企业上市后,机遇更大了,资源更丰富了,风险随之而来。就象过去呆在家里,默默无闻,也没什么风险。上市后,就像一个富人从家里走出来,可能面临下雨、车祸、抢劫等风险。

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内控体系,就会发现辛辛苦苦的利润可能瞬间化为泡影。如果有些人还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可以问问已上市的民营企业。纵观中国股市,有多少好的企业上市前业绩骄人,上市后却纷纷戴上ST的帽子。

我们经常听到海尔和联想的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的感觉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些民营企业家则信心十足,这是好事。但是如果我们经常听一个人说自己能力很强,没问题,我们相信这个人,一定会出问题。

九、企业为什么要IPO上市? IPO上市有什么好处和优点?

1、提高公司知名度:企业上市,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它不仅能够博得广大投资者、新闻媒体的眼球,而且还对企业、企业家和资金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2、可以改善企业的财政状况。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募集到一些资金,且这些资金无需在一定的限期内偿还。另外,企业家还可以通过这些资金改善企业的资金架构。

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逃脱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靠银行贷款了。

4、利用股票来收购其他公司。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股票的形式来购买其他公司。如果,你的公司还未上市,那么,你就得自己估价,只有你给出的价格达到对方的预期时,对方才会同意将股票卖给你。总的来说,股票市场要比较你自己估算股份价格方便的多。

5、利用股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缓解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很多上市企业通常会用认股权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让他们更加努力奋斗。

分摊风险,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只赔50%。

6、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

7、提升企业的声望。无论是举办新品发布会,还是新闻发布会,上市企业更容易得到商业界、投资者、新闻界以及消费者的关注。

十、企业IPO上市有什么弊端和缺点?

1、上市是要花钱的。

2、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

3、企业一旦上市后,便会变成公众公司,它需对所有股民的收益负责;

4、股民对利润和增长率的要求不断增多,这将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造成很大的压力;

5、上市企业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自愿接受某些部门的监管;

6、企业一旦上市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就不得不放弃一些原先享有的行动自由;

7、上市以后每一段时间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

8、有可能被恶意控股。

9、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定的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实际上这是惯例,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会把股票的价格定的高一点。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理臣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理臣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企业税务筹划方案 首次免费咨询

400-835-0088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福建公司:泉州市晋江万达写字楼B座2306

香港公司:香港九龍观塘创业街25号创富中心1907室

厦门公司: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10号新港广场15楼

电话:400-835-0088(企业财税资本问题24小时服务)

邮箱:zx@lichenkj.com

致客户To Customers

希望自己做的事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

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我们做的教育还是咨询还是资 本,都是在帮助别人成功。 -理臣创始人 李亚

了解更多Subscribe

理臣咨询微信二维码

关注理臣官方微信

CopyRight © 理臣咨询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917号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