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上市首日44%涨跌幅限制需要逐步改革,可借鉴成熟市场的做市商制度。
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二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我们新股上市首日有44%的涨停板的限制,没有交易量,没有交易量的价格是虚幻的不准确的价格。人为限制导致价格不合理,而且前几天都没有交易量,非常不合理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而且限制了交易。首日涨停板这个事情要研究,我个人觉得应该取消。
那么,如果取消新股首日涨停板限制,对资本市场和新股次新股板块有何影响?毫无疑问,如果取消新股首日涨跌幅限制,将是IPO市场化的尝试,有利于打破目前对新股的高度行政管控,也是今年即将成行的科创板与注册制的制度准备。就短期来看,取消新股首日涨停板限制是否预示着新股次新股的春天来了,这个板块会否一飞冲天,来一波凌厉的行情?这个问题需要辩证来看。
我们先看一下新股首日涨停板限制的来历。2013年底,为配合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抑制新股恶意爆炒,沪深交易所针对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涨幅和盘中临时停牌等作出明确规定。按照两市规则,新股首日股价最高涨幅为发行价的44%。这一空前严厉的新股首日交易制度,对抑制新股过度投机起到了一定作用。
新股首日交易44%涨跌幅限制制度,在抑制炒新的同时也存在弊端。绝大多数新股首日都能上涨44%,并且经过首日大涨后,随后的多个交易日连续封涨停。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机构、大户每天开盘前利用VIP通道以大资金挂涨停板排队买新股,既破坏了市场公平又引发新股非理性炒作。近年以来出现了多个专门交易次新股的营业部席位,这些席位通过抢筹方式在新股开板前买入潜伏,随后在开板当日反手卖出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并且多数获利不菲。
IPO改革最难的就是询价定价环节,这也是市场化改革能否实质推进的关键一环。真实反映市场需求,是新股定价有效的前提。市场的真实需求是IPO定价机制的核心。新股上市环节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过去,我国新股上市首日实行900%涨跌幅限制,为机构和游资操纵新股价格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目前的44%限制只是在时间上加长了这一过程,并没有在价格形成机制上做出实质改变。
目前的上市首日44%涨跌幅限制需要逐步改革,可借鉴成熟市场的做市商制度。以美股为例,在新股开盘前,做市商在询价过程中会给出指导区间,该区间会持续收窄,表明买卖双方的心理预期正在趋同,最终产生开盘价。这反映了买卖双方的真实购买需求,而不是人为压制和操纵,只有这样新股开盘才能形成正确的上市价格。
从另一个方面看,取消新股首日交易44%涨跌幅限制,新股就能大涨吗?恐怕也不是如此简单。随着IPO常态化的持续进行,新股稀缺性降低,新股稀缺性溢价将不断走低。2019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科创板与注册制推出,市场预测科创板将于2019年上半年推出。新股爆炒的前提主要是稀缺性,随着新股的增多,恶炒新股将不是那么容易,况且目前的监管环境也日趋严厉,不会坐视游资对新股板块进行长时期的恶炒。
也就是说,即使参与新股板块,也要遵循价值投资原则。以后,新股次新股将上演分化行情,资质平庸、行业停滞、依靠外延增长的新股将震荡走低。部分依靠粉饰报表闯关IPO、上市即业绩变脸的新股,估值将不断向下修正,很难再有板块性行情。市场将回归“新股价值投资”本真,业绩与成长性将成为衡量新股估值的标尺。依靠内生性增长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优秀新股,将以持续的高成长性、相对合理的估值,成为牛股的摇篮。
更多财税咨询、上市辅导、财务培训请关注理臣咨询官网 素材来源: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由理臣咨询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